马国书
在全球关税型贸易新体制的重塑进程中,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运行逻辑正发生深刻变革。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机制不再免费。相反,美国向世界各国收取“巴米税”。对于这一重大变化,马国书先生在其专著《储币税原理:美元霸权的绝唱》中进行了系统性阐释。该书以独到的 “储币税” 原理为框架,深入剖析了 “巴米税” 的征收逻辑、实施路径及其对全球经济秩序的深远影响,为理解美元储备体系的演变提供了极具洞察力的分析视角。
一、揭秘特朗普政府将关税战划分为“基础关税”和“对等关税”两部分的别样内幕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的总趋势是:配合全球自由贸易体制或全球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继续深度扩张的货币学原理和国际货币体制已经显著失灵和失效,已经呈现出国际货币体制严重落后于全球生产力进步和生产供给能力的失衡局面与残酷现实。
自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倡导自由贸易以降,人类沿着自由贸易的方向已经在近240年的光辉历程中取得了GATT之后TWO的长足进步。怎奈,在低估WTO所能释放出的巨大生产力潜能的同时,美国却越来越不敢正视自身货币体系自英式央行以降所潜藏的恶性扩张困境,以至于今日的美国已经深陷其中,不得不进行全球经济体系的彻底重构。
2025年4月2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向世界同时发起“关税战”的新挑战,截至7月13日,已经过去整整100天。显然,在这场以“海湖庄园协议”为背景的美国新战略布局中,其核心目标就是剑指全球自由贸易体系,意在对其实施彻底的“关税化”重构。因为,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国际经济体系已经无力承载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再不及时转型,恐怕要想有所作为就来不及了。相比之下,按照斯蒂芬·米兰在《重构全球贸易体制:使用者手册》中对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战略审视,无论2003年艾伦·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发文所阐述的美国贸易逆差的危害也好,还是罗伯特·特里芬在1960年出版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所揭示出的美元充当国际储备货币的困境也罢,都没能剑指全球自由贸易体制的核心困境——美元失衡的不可逆困境。所以,要想继续维系美元霸权体系,就必须彻底放弃全球自由贸易体系,而不得不转向全球关税贸易新体系。
在全球关税型贸易新体制下,美元充当国际结算、国际资本和国际投资之国际储备货币机制,不再是免费的。相反,美国需要向世界各国收取“巴米税”(包含“巴菲特税”和“米兰税”,二者均是超主权税)。
正是在这种新认知和新战略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才会借“关税战”名义,以声东击西的手段力争将“巴米税”混淆为“基础关税”,从而实现瞒天过海的奇效,其他对等关税则是基础关税的开胃菜。
二、特朗普政府关税战的幕后推手——斯蒂芬·米兰《重构全球贸易体系:使用者手册》(或“海湖庄园协议”)
从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向全球关税贸易体制的“特朗普转型”,一旦缺失米兰在《重构全球贸易体系:使用者手册》中的重构主张,不仅寸步难行,而且操控“巴米税”的落地效果也不是特朗普政府所擅长的。毕竟,在“巴米税”的深处还潜藏着仍未被米兰等发现的“储币税原理”。这意味着在关税战舞台的远处还时刻牵动着纠错、容错和运筹帷幄的隐蔽力量。
当然,重构全球贸易体制的目的并非意在放弃或根除自由贸易,而主要是为了确保美元霸权体系侥幸生效,则可以继续为依附于美国国家利益项下的所有私营资本利益集团的可持续繁荣效“零和”之力。
怎奈,米兰的重构并非全球增量重构,相反是去增量化的更“零和”性重构。受美元主导地位的严重束缚,美国已丧失了引领人类迈向更大繁荣的新可能。
三、必将沦为笑谈的“MAGA之梦”
在美国,有觉知的巴菲特与米兰们会较痛苦地发现,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持续发展必然会导致美元霸权陷入持续增长的困境之中,而一旦失去美元霸权,整个美国都将危机四伏,甚至国不再国。这种担忧从2003年巴菲特在《财富》杂志上发表文章开始就已经在美国精英界持续发酵和蔓延。到米兰崛起时,美元霸权和全球自由贸易体制已经成为“二选一”的烫手山芋与夺命难题。权衡利弊,美国两党还是选择了高风险的美元霸权。换言之,宁可舍弃全球自由贸易体制,也要保住美元霸权的垄断优势。这是美国精英界的最高共识。
可悲的是,步入晚期的美元霸权体系与早期的美元霸权体系之间存在着天壤之别和巨大鸿沟;其运行机理已经南辕北辙,完全不同了。同时,建立在货币数量论和货币中心论基础上的西方货币经济学,根本无力捍卫学术力量的可贵天地,导致美国在认知的迷茫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可惜,英式央行体制所潜藏的困境,经由美联储新的探索和发扬光大之后依然未能得到克服,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形成了美元发行机制的“货币黑洞”。不能创新货币原理,美国俨然已腹背受困。年前令无数美国选民振奋一时的“MAGA之梦”也正在破灭,必将沦为笑谈。
四、深陷绝对困境的美国国债和美联储美元
1971年8月15日,随着尼克松政府宣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正式解体,在经历了一段摸索期之后,从传统锚定黄金到锚定美债,美元的价值内核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为了追求美元储备货币的超级优势,全球美元增量的持续供给就成为不可逆转的刚性约束。这导致美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兼“全球公共品”美债和美国国家债务于一身的混合型债务工具。这意味着,维系美元霸权的代价之一便是维系美债不断增长。结果就是给美国带来了远比“特里芬困境”更为纷繁复杂的“新特里芬困境”。只要美债价值不再受市场青睐,美债的扩张就失去了买方市场。即使临时抱佛脚,启动“稳定币”来饮鸩止渴,但受实际应用场景的局限,远水解不了近渴。因此,“稳定币”之举还是无法有效助力美债扩张。果真,美债锚的扩张便是一种绝对困境,更何况美债还兼顾着支撑“三逆差”困境之重任。一旦失去美债锚的支撑原理,美元扩张的“黑洞效应”就会随之暴露出庐山真面目,也成为无可回避的绝对困境,即美联储的致命软肋。
五、美元储备货币体系的更优替代——“N+1国际货币体系”
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从最根本上来讲是一种“增长型体制”,然而,只要增长,就必须要求货币增量的同步增长。这便是美元充当全球储备货币体制的核心困境所在。如此,美元已经无法适应“全球增长型经济体制”。
它表明,如果找不到可以有效适应全球增长型经济体制的可替代已深陷困境中的美元货币体制的话,人类追求增长型经济的可能性就会全面陷入“全球零和型经济体制”之中,甚至走向新混乱。
幸好,“主权货币互换型全球贸易体制”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可以有效改进美元困境且可以满足全球增长型经济要求的国际新型货币体制。虽然缺陷显著,但与国际美元锚体制相比已经实现了有效的困境改善。
此外,更加完善的“N+1国际货币体系”已经从理论上证明了它将是更加有效的替代方案:不仅可以有效破解国际美元锚货币体制和国际互换锚货币体制的各自困境,而且可以凭低代价实现上述两大国际货币体制的融合统一。
六、从“劣币驱逐良币”的深谷走向“格雷厄姆法则”的良币巅峰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的所有货币体制都是“劣币型货币体制”,都潜藏着与货币起源本身相悖的制度规范,都在努力挣脱劣币所带来的显著负效应。尤其是“货币数量论”和“货币中心论”,包括当下流行的所谓现代货币理论,这些都是“劣币理论”的典型代表。它们都不谙货币的价值到底来源于何处,及其增量创造是如何发生的。他们所能关心的仅限于“货币载体物”的外在表现,从来无法窥视到“货币价值”的庐山真面目。当包含货币价值理论在内的广义货币学原理问世时,人类挣扎于“劣币史”进程中的种种努力将一览众山小。届时,“格雷厄姆法则”的良币巅峰将会在热切的期盼中向人类走来。
(原文刊载于《金融时报》FT中文版,2025-07-30,https://www.ftchinese.com/story/001107174,略有删改)
作者简介:马国书,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独创广义货币经济学理论体系,深耕交换、剩余、价格、市场、货币等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广义化创新,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经济学认知方法与分析范式,著有《全球独立货币》《中国的市场地位》《储币税原理》等十余部理论著作;以颠覆性的理论视角解构经济运行的本质,多次为政策制定提供前瞻性的洞见,被誉为“重构经济学底层逻辑的思想先锋”。
- 上一篇:利德治疗仪 夏治冬病养生方
- 下一篇: